当前位置: 首页 > 解决方案 > 正文

“微报告”属于你的数字情报机构

人的大脑每天要做上万次决定,人的一生要为择校、买房、迁居、就业等各项重大事项决策,这些决定和决策的背后,是靠什么作为决策支撑?信息互联网每天传播全球不计其数的新闻和资讯,如何高效获得?

梁浩

       人的大脑每天要做上万次决定,人的一生要为择校、买房、迁居、就业等各项重大事项决策,这些决定和决策的背后,是靠什么作为决策支撑?信息互联网每天传播全球不计其数的新闻和资讯,一个人能浏览的信息终归是十分有限的,如何快速纵览全球?精准匹配个人所需?掌握时代脉搏,微报告的需求就变得十分重要。什么是“微报告”?就是服务个人决策的采用精准决策模型,提供系统性的高价值的数据分析情报。


      按照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观点“事务的发展过程曲折前进,螺旋上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内容从稀缺到泛滥,从量变到质变,人的注意力从丰沛到稀缺,能力从系统化走向碎片化,为什么微报告如此重要?这里从四个模式进行分析。


壹:资讯模式下人们对微报告的需求是高效“聚合”


      在资讯模式下包括常见的文字新闻、广播、视讯,无论他们的载体是互联网,亦或者是传统数字电视,声讯广播,其主要特征。


      1. 传播模式是1对多的模式,由门户,总台,总站广播式传播,大水漫灌式的播报。给受众带来的问题是容易错过。


      2. 内容来源是由专业媒体人精心编纂的,媒体人大多并不是专业的人,很难兼顾深度,直达价值要点,同时内容因为经过层层编纂和筛选,大量有价值内容消失在这个过程中。


      3. 从时效性上,资讯有很强的时效性,区域性,其主要价值在于“快”,快速的获得,快速的传播,快速的让受众知道,所以在此前提下,必然失去受众群体的精准性,失去对内容细节性的描述,只能依靠流量漫灌的方式,意图实现一定比例的覆盖。


      根据这些特点,资讯类内容,微报告需要在在满足快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聚类分析,来最广泛的聚合内容,聚合内容并不等于内容的累加,也不完全是内容的总结,而是要通过识别模型,对内容进行价值识别,做到看1篇等于看100篇的效果。


贰:信息模式下人们对微报告的需求是发现内在“关系”


      互联网信息储量巨大,在包含网络资讯的前提下,还具有大量的松、散、碎、乱的内容,例如聊天记录,论坛回复,新闻评价等内容,这些内容依然具有价值,但依然是人力所不能及,初步对比资讯做分析不难得出。


      1. 信息互联网下,信息的获取模式依然是集中式的,无论是网站门户、搜索引擎、流量明星的公众号从其形态出发皆是集中式的,这里需认可,集中式有利于信息的共享,但是依然无法解决,用户对信息的获取的难题,于是内容运营商采用信息可视化,短视频,微博等碎片化手段,意图用细分通用需求,来解决注意力不足的问题,又因为基于商业考虑,最终导致资讯向碎片化和娱乐化方向蔓延。


      2. 内容来源在信息化的模式下更丰富一些,主要来自个人直击现场,信息时效性更高,来源更为广泛,从传播角度好处是可以形成传播矩阵和媒体矩阵,但也带来了,管理难,社交平台谣言漫天的难题,甄别这些问题本身就很浪费时间。


      3. 从信息结构上,信息内价值主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隐形的,关系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例如,虚假口碑评论,虚假的人设标签等等,梳理这些显隐形关系往往只能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去进行数据校验,例如此账号发布的所有内容都是一类内容,在不同栏目讲述的观点自相矛盾等,但如此细致的工作,依然是人力所不能及。


      基于此,从瀚海一般的信息里发现有价值的内在联系,是需要微报告所具备的基础能力,通过语义识别,关键关系识别,关联分析等手段,绘制成一张动态关系网,实时监测关系变化情况,例如实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政商关系的变动情况,人变、财变、政策变化的内在逻辑就一目了然,其效率和效果要强过单纯任何形式的视频、文字等信息表达方式。


叁:知识模式下人们对微报告的需求是直接使用知识而无需自己学习


      原始社会,知识来源于,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猜想,是神的指示,通过仪式进行传播,仪式由巫师组织,所以知识掌握在大巫的手上。古代社会先贤们通过形而上比较人与自然的通性关系,总结形成完整的本源认识,知识通过统治阶级的礼法进行传达,知识掌握在贵族手上。随着工业革命,生产力极大提升,生产关系日趋多元化,近现代人类社会进入到知识社会,知识的获取和信息传播已经不是问题,知识作为人们经验的一种沉淀,是一种理论建模形态,需要人类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知识对时效性的要求并不强,对精准性的要求让知识付费成为一种可能。


      知识易获得,不代表知识易掌握,难题更是在于如何运用,获得别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经验往往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实践,相对于开始我们提到的决策问题,大多数人的问题是不具有决策的知识和决策的能力,科学决策也就更无从谈起,微报告以一种知识方案+信息和资讯等数据要素,以模型算法的方式将决策结果呈现给使用人,赋能到个体,可有效避免乌合之众效应。


肆:情报模式下,如何低成本的获得高质量的有价值情报成为一个技术课题


      情报究竟是什么?除军事定义,业界有从信息、知识两个维度定义。


      1. 信息情报观对情报的解释。是“被人们所利用的信息”、“被人们感受并可交流的信息”、“情报是指含有最新知识的信息”、“某一特定对象所需要的信息,叫做这一特定对象的情报”。


      2. 知识情报观对情报的解释。如《牛津英语词典》把情报定义为“有教益的知识的传达”,“被传递的有关情报特殊事实、问题或事情的知识”,英国的情报学家B·C·布鲁克斯认为:“情报是使人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那一小部分知识”,苏联情报学家A·H·米哈依洛夫所采用的情报定义:“情报——作为存贮、传递和转换的对象的知识”,日本《情报组织概论》一书的定义为:“情报是人与人之间传播着的一切符号系列化的知识”,我国情报学界也提出了类似的定义,有代表性是:“情报是运动着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使用者在得到知识之前是不知道的”,“情报是传播中的知识”,“情报就是作为人们传递交流对象的知识”。


      无论,那种定义,情报作为一种高价值内容提供形式,过去受信息生产力的影响,私人想要拥有一个自己的情报机构,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拥有一个商业情报机构代价依然是高昂的,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完善,逐渐让微报告这种情报变成一种可能。


后记:


      在此之前一些种草平台,知识付费平台,发布一些商品使用体验,针对某一问题,回答者基于经验给予较为完善的答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微报告的初阶形态,但其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什么?首先,因为回答者因为基于个人的经验,以及个人所掌握的信息回答,其结果客观上一定是存在偏误的。其次,在客观偏误的基础上,基于商业等利益考量,主观上也是会进行消费等行为的诱导,最后问者多方求证后,自己又不具备甄别优略的能力和知识,结果变成了建议越多越难以决断成了“好谋而无断”。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需要更科学的模型,需要更广泛的数据支持,需要更灵活高效的技术手段。最后,方向对了,路就不会太远。


加载中~


上一篇: 创业不易,那里不易? 下一篇: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化机遇
  • 解决方案
  • 收藏
返回顶部